关于2014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
“云天化国际提高磷矿转化率及降低硫酸消耗的技术研究
和应用”项目及“大型磷复肥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的公告
各全资、控股子公司及相关单位:
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1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云科奖发〔2013〕3号),拟推荐云天化国际“提高磷矿转化率及降低硫酸消耗的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大型磷复肥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申报2014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现将该项目相关信息进行公告,公告期7个工作,即2014年5月16日至5月26日。
凡对该公告项目的创新点、应用推广、经济效益、申报材料真实性及项目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排序等持有疑义的,请在2014年5月26日前,以书面形式向集团科技管理部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凡匿名、冒名异议和超出公告期限的异议,原则上不予受理。
联系人:廖晓君 尤芳雯
联系电话:0871-66242043, 66242644
特此公告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5月16日
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告
项目一:
项目名称:提高磷矿转化率及降低硫酸消耗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宋应宁、薛 毅、杨建中、古 新、王顺平、韩喜超、索保军、段棋仁、张建成、肖吉跃、李 佳、普继伟
推荐单位:云南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三环分公司(以下简称云天化国际三环分公司)在2007年以前,更多关注的是经营规模的扩张和产能的提升,对于节能降耗研究不够。因此,长期以来,湿法磷酸生产中的磷矿转化率低,硫酸消耗高。再加上分公司将原能耗高、污染重的干法磨矿改进成湿法磨矿,使得磷矿转化率低和硫酸消耗高的问题更加突出。磷复肥产能提升,用矿量增加,磷矿品质下降也对分公司的磷矿转化率和硫酸消耗造成了一定影响。
下图为06年1月~07年6月(开展本项目以前)三环分公司磷酸装置的磷矿转化率图:
下图为07年1月~07年12月三环分公司磷酸装置的硫酸消耗图:
为提高磷矿转化率,降低磷矿消耗,分公司从2007年10月开始,组织开展了提高磷矿转化率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本项目研究的技术应用于生产后,磷酸装置的转化率见下图:
硫酸消耗和折30%P2O5的标矿消耗见下图
从以上的图中可以看出从2009年以来的四年运行证明:在磷矿原料品质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磷矿转化率大幅提高,硫酸消耗大幅度降低。
㈠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
1、消除原多格反应槽缺陷,改变反应槽各区功能,杜绝矿浆走短路通过对反应槽各区功能重新梳理,按下图进行改进,改进后转化率大幅提高。
特点:消除原多格反应槽缺陷,改变各区功能,杜绝矿浆走短路。
2、增加反应槽加料反应区搅拌桨桨叶长度,提高反应槽搅拌强度通过试验和核算,将萃取I系列1~3区搅拌桨桨叶由折叶桨改为平板桨,并将搅拌桨桨叶直径由1080mm改至1150mm。将萃取II系列加矿、加酸的1、2区搅拌桨桨叶直径由1600 mm改至1800mm。增加加料反应区搅拌桨桨叶长度后,为磷矿浆、硫酸与料浆的混合提供更好的反应条件,适应磷矿品质降低后的生产需要。
特点:通过增加搅拌桨桨叶长度,提高搅拌强度。
3、稳定反应槽料浆中SO3浓度技术导致料浆中SO3浓度波动大的原因,主要为磷矿浆泵槽液位波动,其次为矿浆、硫酸计量仪表精度差,最后为SO3取样点不适宜。采取的措施为:
⑴提高磷矿浆泵槽液位,避免矿浆流量、水分、比重大幅波动提高萃取磷矿浆泵槽液位≮50%。提高磷矿浆泵槽液位后,加入反应槽的磷矿浆流量波动大幅降低,水分、比重相对稳定,为稳定反应槽料浆中SO3浓度提供了保障。
特点:通过提高磷矿浆泵槽液位,减少磷矿浆流量和固相浓度波动对反应槽料浆中SO3浓度的影响。
⑵ 选用适宜仪表,降低磷矿浆流量波动,稳定生产用罗斯蒙特(美国)精度为0.25%的磷矿浆流量计替代丹佛斯(丹麦)流量计,并对磷矿浆流量DCS控制回路软件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整定。
特点:通过精确计量确保磷矿浆流量稳定,减少流量波动对反应槽料浆中SO3浓度的影响。
⑶ 改变反应槽取样点位置,使取样更具代表性萃取I、II系列原料浆取样点代表性差,不能反映料浆的实际控制情况,经过优化,最终将I系列取样点改在5区,萃取II系列改在原3区位置,改进后,所 取料浆更具代表性。
4、提高过滤运行周期
通过对萃取I系列过滤系统最易堵塞的过滤机错气盘过滤部位,新增设3.2米段DN200下液调节管,增加了错气盘积垢空间;将滤液下液管径由DN200增至DN250;将一洗液下液管径由DN150增至DN200;增大滤液下液流量,同时增加错气盘滤液区有效的结垢空间,延长过滤系统清理周期。实施后,过滤周期由原来的3天提高到7天。
5、提高液位计的测量准确度,减少清理频次采用伴热吹气差压式测量,根据吹水式变送器测量方式的原理,用压缩空气和蒸汽对正压侧测量口进行吹气代替吹水,使用蒸汽不会影响装置的经济指标,具体为:采用吹气式差压式测量,变送器的负压直接连接在滤液分离器气体出口,可以解决负压管堵塞的问题,正压测安装在下液管底部,用压缩空气和蒸汽对正压侧测量口进行吹,此种方式有效解决正压侧堵塞的问题。
㈡ 项目的应用推广及主要经济效益情况
项目总投资额 |
约100万元 |
||||
栏目
年度 |
增加磷酸产 (万吨) |
节约运行费用(万元) |
提高洗涤率产生效益(万元) |
总经济效益(万元) |
备注 |
2009 |
※ |
※ |
※ |
8901.97 |
※ |
2010 |
※ |
※ |
※ |
6371.53 |
※ |
2011 |
※ |
※ |
※ |
7591.65 |
※ |
2012 |
※ |
※ |
※ |
3783.73 |
※ |
累计 |
※ |
※ |
※ |
26648.88 |
※ |
2008年12月组织进行了72小时考核,2009年4月、5月、6月组织了三个月连续运行考核。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四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6648.88万元。
本项目的技术已全部应用于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三环分公司的全部磷酸装置。
二、候选人情况
排名 |
完成人 |
主 要 贡 献 |
1 |
宋应宁 |
项目总负责人,主持项目决策、技术决策。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50%。 |
2 |
薛 毅 |
项目负责人,参与项目决策,分析研究项目的总体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主持生产运行。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3 |
杨建中 |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研究、论证、开发等技术决策,组织项目相关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工作。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70%。 |
4 |
古 新 |
项目实施负责人,参与项目决策、项目实施,负责组织设备的制作、选型、技改及安装。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 |
5 |
王顺平 |
项目实施技术负责人,参与技术方案编制、论证和实施。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 |
6 |
韩喜超 |
负责项目工艺,参与技术方案的编制、论证、审批。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 |
7 |
索保军 |
负责项目工艺,参与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负责项目实施及考核。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 |
8 |
段棋仁 |
项目仪表负责人,参与技术方案的编制、论证、审批,负责项目实施及考核。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9 |
张建成 |
负责项目工艺,参与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负责项目实施及考核。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70%。 |
10 |
肖吉跃 |
负责项目设备,参与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负责项目实施及考核。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11 |
李 佳 |
负责项目工艺,参与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负责项目实施及考核。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12 |
普继伟 |
负责项目工艺,参与技术方案的编制,负责项目实施及考核。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三、候选单位情况
排名 |
单位 |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
1 |
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 |
承担和完成本成果的主要研究内容,提供项目组织实施和主要协调和管理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新条件,提供硬件和软件的支持。项目前期进行大量的试验,根据装置特点,确定工艺技术路线和设备的设计、安装,组织项目实施、投入生产、性能考核等相关工作,确保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经济效益得到最在限度的体现。 |
项目二:
项目名称:大型磷复肥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古 新、蒋太光、张弼江、舒仕涛、莫志强、宁德忠、刘朝伟、杨 敏、张 勇、张 燕、刘红梅、徐 林
推荐单位:云南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
随着水环境恶化,水资源日益紧缺,节能环保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国家节水政策和水环境政策日趋严格,废水排放标准趋紧,水资源浪费和废水排污费也逐年提高。同时由于流域污染严重,受纳水体环境排放容量受限,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定趋紧,相应排放指标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甚至不准外排。
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下属的三环、红磷、云峰分公司处于云南的“金沙江”、“南盘江”等水系范围内。为消除公司生产对周边地区水体污染,消除因水体污染可能引发的纠纷;改善周边环境提供有力保障,降低公司环保风险,公司于2010年5月开始进行生产废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实现公司生产及生活污水零排放的目标。其主要技术创新点如下:
1、进行废水分级利用,将磷石膏输渣泵冷却水等设备冷却水、硫酸装置循环水系统置换水用加压泵加压并入磷酸片区工艺水管网。
(1)增加部分设施,将硫酸装置循环水系统置换水用加压泵加压并入磷酸片区工艺水管网回收利用;将硫酸片区锅炉定排、连排废水及设备冷却水引入硫酸装置循环水系统,作为循环水系统补充水。
(2)将氨站冰机冷却水引入空压站原有循环水系统,冰机冷却水由工艺水改为空压站循环水系统供应,实现冰机冷却水循环使用。
(3)磷石膏输渣回水利用:对磷石膏输渣泵冷却水设备进行改造,将输渣泵的密封水由工艺水改为渣坝回水;
(4)新建独立中水管网,保证中水完全充分使用新建中水缓冲池、中水水泵、上/下水主管道、配置支线管道等,建立中水使用管网,将污水处理站处理合格后的中水通过上水管送入消防水池,经下水主管网送至厂区、生活区,供生产装置及生活区、厂区卫生及绿化使用。
2、氟硅酸钠污水、脱盐水再生酸液作为磷酸过滤三洗水使用;脱盐水阴离子树脂再生废碱液作为氟硅酸钠装置硫酸钠溶解补充水,用于生产氟硅酸钠生产。氟硅酸钠原料由氯化钠改为硫酸钠,消除氯离子对生产装置的影响,为废水回用创造条件。在原有氯化钠原料化盐工序基础上,对氟硅酸钠装置化盐系统进行适当改造,配置蒸汽供应管道及盐水保温设施;增加氟硅酸钠污水泵及管道,将氟硅酸钠污水用管道直接送至磷酸萃取装置使用,回收氟硅酸钠污水中的硫酸。另外脱盐水阴离子树脂再生废碱液作为氟硅酸钠装置硫酸钠溶解补充水,用于生产氟硅酸钠生产。
3、利用公司原有的生活区消防水池及厂区管网部分闲置管道,建立中水使用管网,将污水处理站处理合格的中水送至厂区、生活区,供生产装置及生活区、厂区卫生及绿化使用。
二、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1、项目应用推广该项目先在云天化国际三环分公司实施,随后在云天化国际下属的红磷分公司、云峰分公司及云天化集团所属的富瑞公司、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推广实施。因此该工艺技术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前景。
2、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大型磷复肥企业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投入运行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回收利用氟硅酸钠废水中的硫酸、减少污水处理费用、降低取水费用等几方面。2011年取得经济效益2875万元;2012年取得经济效益3126万元;2013年取得经济效益2626万元。具体计算见附件资料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2)社会效益
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下属的三环、红磷、云峰三家分公司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后,每年可减少向螳螂川、南盘江水体排放化学需氧量(COD)约300吨、悬浮物约(SS)600吨、氨氮(NH3-N)约70吨。磷复肥企业实现真正的生产、生活污水零排放,为节约水资源和?;せ肪称鸬绞痉蹲饔?。
二、候选人情况
排名 |
完成人 |
主 要 贡 献 |
1 |
古 新 |
项目总负责人,主持项目决策、技术决策。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70%。 |
2 |
蒋太光 |
参与项目决策、分析研究项目的总体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主持总体实施协调。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70%。 |
3 |
张弼江 |
具体负责组织云峰分公司研究、论证、改造、试车等,审核项目相关方案。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 |
4 |
舒仕涛 |
具体负责组织三环分公司研究、论证、改造、试车等,审核项目相关方案。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 |
5 |
莫志强 |
具体负责组织红磷分公司研究、论证、改造、试车等,审核项目相关方案。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 |
6 |
宁德忠 |
参与技术方案论证、负责协调实施。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7 |
刘朝伟 |
参与技术方案论证、负责协调实施。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8 |
杨 敏 |
参与技术方案论证、负责协调实施。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9 |
张 勇 |
参与技术改造实施。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10 |
张 燕 |
参与技术改造实施。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11 |
刘红梅 |
参与技术改造实施。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12 |
徐 林 |
参与技术改造实施。投入该项目技术研发的工作量约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 |
三、候选单位情况
排名 |
单位 |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
1 |
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承担和完成本成果的主要研究内容,提供项目组织实施和主要协调和管理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提供硬件和软件的支持。项目前期进行大量的试验,根据装置特点,确定工艺技术路线和设备的设计、安装,组织项目实施、投入生产、性能考核等相关工作,确保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经济效益得到最在限度地体现。 |